【项目名称】锻铜立雕民间传统手工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项目地区】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项目级别】市级【项目保护单位】 【项目批准时间】2020年5月28日被列入大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项目简介】 它是将几毫米厚的铜板,经过高温软化后,再在平面剪裁过程中对线条的弧度加以精确的计算,然后在砧模上锻打出凸凹、弯度以及图案、纹理,经过焊接,呈现出立体生动的作品。 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据第三代传承人孙德忠回忆,他的祖辈生活在山东即墨,第一代手艺人孙加岱在清末经营铁匠作坊,也锻制一些铜盒、铜盆、铜炉、铜盘等器皿,熟能生巧,逐渐琢磨出利用铜材良好的延展性和熔点低的特性剪裁、锻打、焊制各种姿态的立体部件装饰于木门或器皿之上,如梅花、兽脸,非常精美,这便是锻铜立雕的起源。第二代孙公杰传承了这门手艺,因战乱孙公杰于1947年被抓兵,解放后携妻儿迁居大连。第三代传承人孙德忠生于1939年,童年的耳濡目染和海边生活的记忆,萌生了以锻铜立雕传统手工技艺表现海洋生物的灵感,设计制作了大量以海洋生物为题材的作品,最为精彩的有铜蟹,铜虾、铜鱼,这些作品在传承传统手工技法的基础上结合立体剪裁和电焊,使作品完全立体逼真。传承人孙严心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深入研究焊接方法,改电焊为气焊,使作品更加坚固美观,并以生物为主要元素创作大型主题雕塑、壁画,记录整理撰写技法传授学生,宣传推广,对锻铜立雕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传播起到重要意义。 【传承人简介】 孙严心,女,祖籍山东即墨,1972年出生于大连,锻铜立雕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大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大连铜之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经理。 5岁随父亲孙德忠学习书法、绘画及工艺美术。11岁师从著名书法家冯树国先生学习书法。21岁毕业后从事经贸工作,并长期兼任父亲的工作助手,以及学习锻铜浮雕、锻铜立雕、戗錾等多项金属手工技艺。因父亲年事已高,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锻铜立雕手工技艺,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下,全心投入传承的事业中,建立锻铜立雕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工作室。 一些家承的资料和实物没有完全保存下来,父亲多年来仅凭记忆记录和复制了当初的手工技法资料和实物,并且不间断的通过口头和演示,因此孙严心记录、整理、撰写工艺技法,录制锻铜传统手工技艺资料,并对实物加以保护。 多年来,孙严心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线上及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保护活动上百场,每年参加民间团体、专业学会组织的全国非遗展览、展演,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公益惠民活动,宣传范围涵盖大连本地及全国多个省市。在众多文化艺术交流和非遗活动中,结识许多具备传承条件并热爱锻铜立雕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宝贵人才,向他们传授锻打、热处理、焊接、着色等技艺。 2013年参与设计制作大型锻铜立雕作品《潮汛》安装于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国际入口,作品创意深刻,气势恢弘,向国内外人士展现大连海洋文化。2020年,接受了为国之重器“大连舰”打造铜雕壁画的光荣使命,创作了以旅顺口百年历史为题材的铜雕《狮子口》。2021年4月23日,向大连舰授予军旗和命名证书,该作品跟随大连舰入列。 来源:大连数字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