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庄河传统农家菜制作烹饪技艺大连市传承人周仁礼

【项目名称】庄河传统农家菜制作烹饪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项目地区】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项目级别】市级【项目保护单位】 【项目批准时间】2020年5月28日被列入大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项目简介】 庄河青堆周氏饼子豆腐手工技艺,传承历史悠久,历经200多年,至今由家族传承6代人。 历史源远流长,有一首童谣:背大背,上青堆,买个饼子捎个梨。周家人便被大饼子、二饼子、三饼子、四饼子、小饼子一代一代地叫着。周氏饼子豆腐在选材上特别讲究。其做饼子豆腐的玉米、豆子都是经过一粒粒精心挑选。尤其刚制作出来的豆腐,具有传统豆腐的味道,豆腐丝滑娇嫩带一点甜的口感。 据考证清嘉庆年间(1818年)前后,有周玉喜携兄弟家人闯关东,来到庄河英那河东岸—东黄泥口落脚,开始做饼子豆腐。 1845年,由周玉喜三子周信,搬家到庄河鞍子山乡炭堆,取买卖字号“仁和店”,继续做饼子豆腐。 1875年,周信三子周万春,搬家到青堆子,持续经营“仁和店”。 1920年,有周万春五子周殿仕,将“仁和店”扩大至青堆子第一家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店。雇工20多人,生意红红火火。 1956年合作化时期,由于当时的政策原因停止营业。 1978年改革开放后,由周德珩重新开始“仁和店”生意。将庄河青堆周氏饼子豆腐手工技艺传给儿子周仁礼,直到现在。 周氏饼子豆腐是典型的家族传承,技艺传承完整。工艺考究,对研究山东、辽南以及庄河满汉餐饮文化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在当地及周边影响力较大,极大的满足了周边群众的饮食需求,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 【传承人简介】 第六代传承人周仁礼,1948年生于青堆镇。自小在“仁和店”长大,耳濡目染,吃苦耐考,在奶奶周吴氏、父亲周德珩的训教下,系统学习这门手艺。作为传承人,周仁礼真正把豆腐的制作技艺做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无论是从食材原料、水质、制作器具以及烧火的燃料,还是烧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配料,都来自于大自然。工艺及流程遵从传统,豆腐的压制成型也都是手工配重。俗话讲卤水点豆腐,周氏豆腐使用的卤水是天然的卤水。所有的制作工艺都是传承了上一辈人的制作精华,保留了传统的绿色制作工艺。 来源:大连数字文化馆

猜你喜欢